所在位置: 首页 > 资讯攻略 > 游戏攻略

陆战雄狮手游_求男主是海盗的小说

发布时间:2024-04-22 07:14:55作者:小编酱

求男主是海盗的小说

海妖。By饭卡

主角叫陈谢的明末小说

小说书名是:《明末之海上雄师》

北方南下为什么通常要打襄阳

题主这个问题问得很好。

1268年,蒙古正式发动对南宋的攻击,偏安一隅150年的南宋抵抗了8年,然后打开临安城的大门,投降了。

在水路运输和桥梁技术不发达的过去,大地上有两道天然屏障--黄河和长江,分江而治、凭江而守是一种战略常态。南宋为何放弃抵抗?最主要的原因是失去了襄阳、樊城两座军事重镇。

蒙古在蒙哥时代,对南宋作战思路和忽必烈时代是有变化的,蒙哥时代非常重视长江中上游,准备夺取长江中上游之后对长江中下游形成俯冲态势。1258 年秋天,蒙哥率蒙军四万入蜀,同时,对鄂州和荆山进行攻击,夺取长江中上游的作战意图已经非常明显。如果蒙哥控制了四川盆地,那三路蒙军顺江而下,南宋危如累。可惜蒙哥死在钓鱼城(一说是被炮击而死,一说是水土不服患病而死),蒙哥死后,忽必烈执政,忽必烈从蒙哥失败中吸取教训,四川盆地不适合蒙古骑兵作战,所以不再图谋长江中上游,而是计划直接夺取长江中下游。

襄、樊地处汉江中游,为双子城,江汉平原与南阳平原交接之地,地势较为平坦,便于骑兵作战,占据襄、樊之后,蒙古既可以顺江而下到达长江进而攻击江浙,又能堵住四川东出救援南宋的通道,有百利而无一害,所以忽必烈选取攻下襄、樊。

为什么不直接攻击武汉

题主说的从随州经大别山直接进攻武汉在当时不太现实,主要原因有:

1、地势崎岖,不便于蒙古行军作战;

2、如果仅仅占领武汉而没有拿下襄、樊,一旦蒙古大军沿长江而下,那么襄、樊,川军进攻武汉,进而尾随蒙古进行攻击,蒙古腹背受敌,对于水军不算强大的蒙古将是一个灾难。

忽必烈如何攻击襄、樊

忽必烈最初采取的是围而不打的方法,在襄阳周围垒土筑城,二年之后,城好,南宋也看到了襄、樊的重要性,派出援军救援襄、樊,不过这时候援军变成了攻城军,无功而返。

欢迎探讨。

东吴为什么不从海上进攻曹魏

好主意,三国时期的抢滩登陆,直接给曹魏来个釜底抽薪,那么吴国一统天下岂不美哉?

历史上写得非常好的可抵千军万马的战争檄文

解放战争期间,秘密策划了偷袭西柏坡的军事行动,可偷袭部队出发不久,就被的一篇电稿吓得惊惶失措,的这篇文章,虽算不上正式的战争檄文,但却真正的抵得上千军万马,让敌人心慌意乱,无功而返。

1948年10月初,蒋军在全国战场日益吃紧,焦头烂额的蒋校长匆匆莅临北平,与华北‘剿总’司令磋商战事,对出兵每况愈下的东北战场推三阻四,一时让蒋校长颇为无奈。最后蒋校长退而求其次,命令组织一支部队,对石家庄、西柏坡进行偷,企图对我总部进行毁灭性打击。

虽然顾虑重重,但不能不照办,同时他也心存侥幸,认为既然要做那就认真准备,万一真的偷袭成功,那可真是立下了不世之功。招集部下秘密组织,精心策划,力争使偷袭能侥幸取胜。

为了保密,对所做计划、命令一律不用无线电传送,而是由专人进行递送交接,但他万万想不到的是,我军的情报系统无所不能,他的作战计划很快就摆在了的桌上。

面对紧急的情况,我军随机应变,马上确定了应急措施,在敌军的前进之路,设置了重重障碍,对其进行阻滞困扰。

与此同时,雄才大略的亲自撰写了一篇《动员一切力量歼灭可能向石家庄进扰之敌》的广播稿,由新华社公开播出,稿中写道:‘此间党政军各首长已向附近各县发出命令,限于三日内动员一切民兵及地方武装,准备好一切可用的武器以利作战……,进扰部队匪首有第94军军长郑挺锋,新编骑4师师长刘春方,骑12旅旅长鄂友三,此间首长们指示地方各界切勿惊慌,只要大家事前有充分准备,就有方法避开其破坏,诱敌深入,聚而歼之。’

新华社的电讯公开播出后,使和指挥偷袭部队的敌军官们大吃一惊,部队刚出发不久,如此机密重要的军事行动,却已被对方知道得一清二楚,公之于众,不但部队准确,连各级指挥员的姓名都一一道来,这还叫什么偷袭?

心慌意乱的敌军垂头丧气,军事行动被摆在了桌面上,这仗还怎么打?弄不好就是羊入虎口,有去无回。

敌我双方部队刚刚短兵相接,敌人飞机已侦查到我军主力已基本到位,担心再往前走,随时都有被歼灭的可能,本就心存忌惮敌军哪敢轻易冒险,眼见取胜无望的一声长叹,随即下令偷袭部队撤军,溜之大吉。自此,敌人精心策划的偷袭阴谋宣告破产。

一纸电稿,攻心为上,出其不意,一针见血地打中敌人七寸,精妙实用,棋高一招,让敌军胆颤心惊,顾虑重重,最终黔驴技穷,不战而退,一支笔一篇稿抵上千军万马,的过人韬略着实令人叹服!

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,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!

有没有当过兵的朋友,部队上多少天训练一次

在部队里边分为全训单位和半训单位,当然也有一些后勤的勤务兵是不需要参加训练的,就是训练也特别少,做做样子而已。

全训单位:各野战军,边防单位等。一般每周训练六天,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轻装五公里越野一次,然后冲刺一下400米和100米,还有单杠训练等;上午一般是队列训练,班排协作训练;下午隔一天一次武装五公里,班排战术训练,射击训练,专业知识技能学习,思想文化学习等;晚上的话三个一百是基本操作(俯卧撑、深蹲、仰卧起坐各一百个)。周末一般可以休息一天半,洗洗衣服,看看书,或者可以请假出去开个荤,采购一下。

半训单位,训练和全训单位差不多,就是多了专业技能训练和学习。比如后勤保障连队和通信保障连队等,除了基本的体能训练、班排协同战术训练之外,还要进行专业技能学习。

最后就是机关单位的后勤,比如干休所,军区大院的勤务兵等。平时主要做勤务工作,训练很少,或者基本上不训练。

我所知道的只有这些,还是多年前的,现在不太清楚,应该相差不大,希望能帮到你。

从前有个cctv6播出的动画片一个变身飞

哈哈哈,暴露年龄了。

来,跟我一起喊:神力无敌!

这句话是动画片《正义战士》中的经典台词。

喊完以后,就会有个漂亮姐姐从太空给你传送装备到身上的插槽里!

其实我觉得钢铁侠就抄袭了正义战士。

笔者比较喜欢那个空战的,没什么,因为我喜欢开飞机。

但是又觉得那个陆战的还有一套直升机装甲,很是炫酷。

水里的非常没有存在感。

艾斯‧麦克莱(Ace McCloud)

空战专家。

装备:

Sky Knight(“骑士号”)

基本空战武器系统。包括头盔,一只带翼的轻型喷气背包(包括目标探测器),两只安在手腕上的追踪导弹,一枚安在前胸的炸弹和两只轻型激光炮。

Orbital Interceptor(“太空拦截者号”)

航天飞机型武器系统。包括头盔,安在背上的一枚导弹、主翼和推进器,胸前的一门激光炮和副推进器,和脚上的负电离子炮。

Sky Bolt(“霹雳号”)

大型战斗机型武器系统。包括头盔,安在背上的机体、主翼和涡轮发动机,脚上的尾翼,胸前的一门激光炮和隐形器,安在机翼上的两枚热追踪导弹/炸弹和安在机头的两枚“银河系导弹”。

Strato Strike(“天击号”)

倾转翼飞机型武器系统。包括主体,主翼和倾转式螺旋桨,脚上的尾翼,胸前的激光炮,和安在机翼上的四枚导弹。在最后五集中出现。

马克斯‧雷(Max Ray)

海战指挥官。

装备:

Cruiser(“巡航号”)

基本海战武器系统。包括头盔,一只轻型潜水背包,一门安在右手腕上的激光炮,一只安在胸前的声纳/稳定舵,一枚安在头后的导弹和脚上的两只水下涡轮推进器。

Tidal Blast(“巨浪号”)

大型海战武器系统。包括头盔,一部大型潜水涡轮推进器,一门安在左手腕上的电击炮,一门安在胸前的激光炮,两枚安装在背后的大型导弹,和脚上的两只稳定舵。

Depth Charger(”深水炸弹号”)

微型潜艇武器系统,包括主体(带防护面罩),上面的潜望镜,胸前的两枚鱼雷,身后的一枚深水炸弹,主体上的两门激光炮,和两侧的稳定翼。

Sea Bat(“蝙蝠号”)

中型海战武器系统,包括头盔,安在上身的主体和推进器(分前后两部分),安在主体上的四枚导弹和安在脚上的两枚鱼雷。

Aqua-Blazer

水翼船式水面作战武器系统,包括背后的涡扇推进器和两侧的导弹,胸前的激光炮,脚上的水翼和两枚鱼雷。此系统也有一定的潜水能力。

Fathom Fan

杰克‧骆威(Jake Rockwell)

陆战高手。

装备:

Fireforce(“火力号”)

基本陆战武器系统。包括头盔,一只安在肩膀上的雷达,一门安在手腕上的激光炮,一只安在胸前的转轮激光炮,和一枚安在背后的等离子导弹。

Wild Weasel(“鼬鼠号”)

摩托车型高速越野武器系统。包括主体(包括后轮和面罩),安在主体上的扫描仪和两门轻型激光炮,和胸前的前轮。必要时也可以站立起来战斗,扫描仪安在胸前,激光炮安在两侧,前轮则和后轮并排装置。

Hornet(“大黄蜂号”)

攻击直升机武器系统。包括主体(带防护面罩和旋翼),脚上的起落架(包括两枚导弹),胸前的冷冻炮,两侧的两枚导弹,和主体上前下部的一门激光炮。

Detonator(“雷暴号”)

大型步行机/武器平台系统。包括头盔,主体(含顶部的雷达和热能炮),两侧的支架,两枚同样安装在两侧的导弹,和胸前的两门大型冷冻炮。

Swingshot(“弹弓号”)

履带式武器平台系统,包括头盔,背后的主体,安在两侧可以随意变换角度的两条履带,胸前的探测器,两手上的激光炮/火箭弹组合发射装置。

舍得牺牲数百万的代价强攻莫斯科

这个还是与的生存空间观有联系,发动战争的最终目的,不仅仅是战胜英国或者苏联,而是为了获取更广阔的生存空间,英国巴掌大的地方,占领了,也没有什么发展空间。

因此,舍得牺牲数百万的代价强攻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,却不舍得强行登陆英国,如果能够仔细分析,事实上还上这么三个方面的原因!

1

地缘政治深刻影响的战争方向

一百年前,当时的世界流行一种地缘政治理论,认为世界的中心在亚欧大陆,因为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地方,所谓“世界岛”的中心就在苏联所在的地缘政治中心!

而且,当时的战略家认为谁控制世界的地理中心,谁就可以主宰世界!

当然知道这个道理,而且深受这个理论的影响,所以德国认为英国的地理位置不重要,占领英国没有什么全球战略意义,英国就是可有可无的地方。

占领英国不能获得广阔的土地,也没有任何地缘政治上的好处!

2

德国海军不行,没有把握战胜英国海军,只要发挥德军陆军的优势,占领苏联就可以让英国投降了

事实上,认为英国就是一个没有什么“肉”的地方,占领它很难,而且还没有什么肉吃,捞不到什么好处!

万一海战失败,或者登陆失败,情况就不乐观了,二战时期的英国名义上还是世界第一强国,军事力量还是比较强大的,特别是海军还没有失败的先例,德国海军未必能够战胜英国海军。

即使战胜英国海军 ,登陆作战也是一个危险系数很高的战争,英国可以从四面八方的殖民地调动很多回来保卫英伦三岛的本土,守住英伦三岛应该不成问题。

事实上,二战初期,最自信的是其强大的陆军,认为自己的陆军是天下无敌手,而且不是海军出身,他对大海一无所知,没有指挥海军作战的经历。

人家也是“战略家”,当然懂得一些兵法,知道初战必胜的道理,一旦失败,就无法挽回损失,也就是说的只能胜利,不能失败,事实上打败法国,就是因为前面一系列的胜利才造成的有利态势。

况且,认为战胜苏联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!

只要战胜苏联,德国可以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让英国投降,挟英国而令四海的殖民地,其它的殖民地国家,比如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、加拿大、印度,等等国家和地区都会投降德国!

这样损失会小很多,可以说是势如破竹!

如果先打英国,十有会是持久战,英国人守不住,还可以做,随便到哪个殖民地都行,苏联没有殖民地,输了没有地方跑,德国人认为可以彻底征服它。

3

丘吉尔上任后采取了“铁血政策”,英国是一块硬骨头

丘吉尔上台后,首先访问法国,敦促法国坚持抵抗,并实施了历史上被称为“战争史上奇迹”的“敦刻尔克大撤退”。

撤回30多万人,这为后来的战争保存了一个强大的力量。

接着,他又积极组织英国的本土防御,在不列颠之战中重挫德国空军,粉碎了进攻英国本土的企图。

他竭力促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,并且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能够以大局为重,与其他盟国进行了较好的合作。

众所周知,丘吉尔是殖义者。

然而在面对法西斯的挑战时,他却能够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立足点。

此人有很强的号召力。

据说,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面对的进攻,英国节节败退,人心彷徨,很多士兵的士气非常低沉。

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觉得有必要做一场演讲,来激励士兵的士气,挽救国家的命运。

丘吉尔拄着拐杖,戴着草帽,慢步走向讲台,这个老头子先把草帽放在讲台,然后从左到右横扫了整个军营,说:“永不放弃!”

然后,又从左到右横扫了整个军营,说:“永不放弃!”

当时整个军营鸦雀无声,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够听见。

这样的简单动作,已经把士兵们的厌烦心理、逆反心理减到最低,到那时,他才能具备语言的威力。

托尔斯泰说过:“人的智慧越是深奥,其表达想法的语言就越简单”。

其实,真正激动人心的语言,往往不是长篇大论,而是那些简洁有力的一句话。

事实上,这种超限效应,让人感受到一语千金的力量。

在紧张的战争年代,空洞地讲大道理没用,声嘶力竭地号召没用,恩威并举地威胁更没用。

后来,轰炸英国,乘英国无暇南顾之机,占领了英属索马里和肯尼亚的部分领土,以及苏丹的许多战略据点,并从利比亚向埃及发动了进攻,深入了埃及的腹地。

因为丘吉尔的抗战,到1940年末,英国在北非战场开始,以埃及为基地的英军,迅速收回失地。

到1941年初,英军经过两个月的激战,歼灭了在北非的意军10个师,其中生俘12万人。

与此同时,英军从肯尼亚出兵,收复东非失地,并乘胜攻入埃塞俄比亚,在当地游击队的配合下,于4月6日占领了亚的斯亚贝巴。至此,英国控制了整个东非和北非。

1941年,阿道夫·进攻英国不成,才决定改变战略方向,挥兵直逼苏联。

总之,舍得牺牲数百万的代价强攻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,却不舍得强行登陆英国,还是海军不行,以及地缘政治的考量,更为重要的是丘吉尔上任后采取了“铁血政策”,坚持抗战到底,怕啃不动这块硬骨头。

一起聊一聊二战中的为什么没有全力进攻英国,而是发动了入侵苏联的战争。

作者|龚柳辉

是军舰上的大炮厉害还是陆军的大炮厉害

1949年渡江战役时,发生的英舰伦敦号舰炮与解放军陆炮对射,伦敦号无大碍,但其舰炮却造成了解放军渡江部队202团252人伤亡,团长邓若波牺牲。

要论口径,最大的舰炮,日军大和号上的94式460毫米巨炮,在德军800毫米列车超级炮面前也是小巫见大巫,前者的炮弹不过1.5吨,而后者发射的穿甲弹重达7.1吨,发射药都有2吨。

在实战中,800毫米列车炮“古斯塔夫”一炮7.1吨的炮弹,直接打穿苏军10米厚的混凝土防御工事,还把里面的库引爆,连锁反应产生的剧烈爆炸竟把附近海湾里的一艘船给震沉!

这个问题要加上“同口径”才好比较,如果同口径大炮,一般军舰上的更厉害。

先说同口径,然后再比较一下实战中最大口径陆炮和最大口径舰炮的威力。

1、为什么同口径下舰炮更厉害呢?

首先射速上,舰炮碾压陆炮,大口径舰炮(130毫米左右以上)射速12~40发/分钟,中口径舰炮射速可以达到90~120发/分钟,小口径的达到3000~5000发/分钟,一些近防炮射速更是过万发/分钟,为什么呢?就是舰炮的炮管水冷系统和自动扬弹装填系统。

舰炮的供弹系统中,扬弹机可以把炮弹从仓直接输送到发射系统的装填机中,这个是陆炮无法比拟的。

大家经常看到陆炮实弹的画面依旧是人工装填,一门陆炮要好几个士兵操作,而且即便陆炮实现了自动装填,这种射速炮管也受不了,估计打上一分钟炮管就发热报。

以舰艇上最常见的130毫米舰炮为例,苏联研制的AK-130型双管舰炮,双管最快射速80发/分钟,炮重35吨(不含),加上底座总重94吨,一门炮全速射抵得上陆炮一个炮兵营的火力。

还有美国的MK45型127毫米舰炮,射速也达到20发/分钟,MK71型203毫米舰炮,射速也能达到12发/分钟。

发射速度最快的舰炮非近防炮莫属,以海军的1130近防炮为例,这款11管30毫米小口径转管式速射炮,最快射速11000发每分钟,每秒发射116发炮弹,远远超过一般重机枪的火力密度。

相比之下,陆炮的射速仅仅2~3发/分钟,人工装填和炮管冷却决定了陆炮的射速不可能有太大提高,现在一些实现了半自动装填的自行火炮,最快射速也不过7~8发/分钟。

其实舰炮比陆炮更厉害的原因还有一个,就是后坐力位移,这是基于一种合理的推测,类似于枪械中,同样口径的子弹,重机枪发射出来的威力要大于步枪发射。一般陆炮无论是自行式还是牵引式的,炮弹发射时作为底座的支架和车辆都会后移不等的距离。

这种后移会造成炮弹动能的损失,出膛速度也降低,反观舰炮,固定在动辄几千上万吨排水量的舰体上,开炮时的后坐力造成支点的位移很小,所以炮弹的动能和初速度都很大,破坏力也更大。

2、最大口径陆炮和舰炮的威力对比。

目前为止历史上出现最大口径的陆炮是德军的800毫米列车巨炮,这个“巨”字绝对名副其实,可以用超级大炮来形容了,这种炮的炮管可以轻松爬进一个甚至两个瘦点的成年人,据说一个大个子士兵可以在里面蹲下。

这个1942年诞生于的克虏伯兵工厂的超级大炮,是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口径最大的大炮。

一共生产了两门,名字分别是“古斯塔夫”和“多拉”,前者是克虏伯创始人的名字,后者是大炮设计师穆拉妻子的名字。

全炮重量1350吨,在专用铁路线上行驶移动,炮身高12米,炮管长43米,发射的炮弹分别重达7.1吨(穿甲弹)和4.8吨(高爆弹),发射药重2吨左右,最大射程47公里。

据测试,其威力可以轻轻松松击穿30公里外850毫米厚度的钢筋混凝土墙。

在实战中,德军在1942年6月进攻塞瓦斯托波尔时,使用古斯塔夫巨炮摧毁了很多苏军堡垒和工事,威力最大的一炮发射的7.1吨的穿甲弹,把位于地下30米深,上面覆盖厚厚钢筋混凝土的苏军库炸毁,其威力可见一斑,都赶上现在美军的GBU-28钻地弹了。

另一门多拉列车炮没有参加实战的记录。

反观海军巨炮,最大的要数日军大和级战列舰上的460毫米舰炮了,但它的炮弹才不到1.5吨,高爆型炮弹装药才59.5公斤,爆炸威力远远小于“古斯塔夫”。

结语:可以看出,同口径下,舰炮包括射程和威力都超过陆炮,但在实际应用上,实战陆炮的最大口径远远大于舰炮(460毫米),这时候,陆炮的威力就远超舰炮了。

以上原创回答,码字不易,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评论转发关注,感谢支持!

收藏

相关资讯

相关游戏

更多 >
  • 热门资讯
  • 最新资讯
  • 下载排行榜
  • 热门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