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在位置: 首页 > 资讯攻略 > 游戏攻略

神都夜行录从极之渊不能助战_《三国演义》中,如果张飞加黄忠可否战胜吕

发布时间:2024-05-07 07:01:48作者:小编酱

《三国演义》中,如果张飞加黄忠可否战胜吕

理论上张飞加黄忠打不过吕布。

张飞加关羽加刘备,三英战吕布都只打了个平手(或微胜),而黄忠打不过关羽,所以张飞只加上一个弱于关羽的黄忠,武力远弱于“三英”,肯定也弱于吕布。

张 关 刘≈吕

黄<关

张 黄<吕

[呲牙][呲牙]

刘备是“大耳儿”,孙权是“碧眼儿”,那么

刘备:大耳儿

孙权:碧眼儿

曹操:白脸儿

你觉得关羽、张飞、赵云、马超和黄忠按照武

谢邀,这是典型的《三国演义》式的问题,如果就小说而言,能够排序的也就是关、张、赵、马、黄,只是关张武力在伯仲之间,赵马也可以是马赵,与关张也没有太多差距,黄忠长于箭术,整体武力略低于前四人罢了。在小说里,关羽是五人中名副其实的万人敌,单挑能手,自斩华雄起,诛颜良,斩文丑,过五关斩六将,全是单挑或万军中取上将首级,战黄忠擒庞德,武功赫赫。张飞的单挑战绩是与吕布、马超过招,长坂坡前喝退河水,吓死夏侯杰,但是没有特别夺目的成就。马超号称锦马超,单挑许诸、张飞,赵云是在长坂坡单骑救主,七进七出,汉中之战,一身是胆。黄忠则是单挑关羽,阵斩夏侯渊迎来人生高光时刻和巅峰。但是就历史而言,武将的武力值更多是统御力和战役的领导力。从这个方面来说,蜀汉前期军事第一人非刘备莫属,而紧随其后的就是关羽,刘备一旦分兵,主将必然是关羽,关羽确实是陷阵斩将、统军作战的好手,斩颜良是整个《三国志》中唯一的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陷阵战例。张飞、赵云、黄忠一直是在主将刘备指挥下作战,张飞尚有领偏师战胜张郃的战例。马超在投靠刘备之前自己也是一路诸侯,指挥西凉马军有所长,但是作为主将的指挥能力与曹操相差太远,因此一败再败,投靠刘备后基本被当做吉祥物供着,基本没有领兵作战的机会,因此从历史史实来看,五人的武力值应该是关、张、马、黄、赵。

高览和张郃一起投靠曹操后,张郃成为名将,

官渡之战中,张郃、高览一同归顺曹操,当时二人职位、名望相近。

此后,张郃成长为令刘备、诸葛亮高度重视的名将,高览事迹却再未见诸史料。

其实,回顾这段历史,这一点也不奇怪。

降将“销声匿迹”是大概率事件,真正声名鹊起的凤毛麟角。

由于高览的离奇“失踪”,《三国演义》中,老罗刚好利用这点,把高览拿出来被赵云“刷功勋”。

老罗的这次“文学创作”从侧面说明:高览这种稍有名望的将领,不管被谁杀掉,都是对方的一桩大功。

这桩“功劳”无人认领,说明:高览并非早早战死。

而我们看曹军众将,年纪轻轻“病死”者并不多,高览早早病死也不大可能。

其实,降将归顺曹公后“销声匿迹”的是绝大多数,真正像张辽、张郃这样杀出来的人并不多。

以吕布为例。

与张辽一起归顺的吕布降将有:侯成、宋宪、魏续等人,他们也都是吕布的大将(吕布也不是做慈善的,这些人也一定有两把刷子),但归顺曹操后也是销声匿迹(演义中成了颜良等人的“功勋”)。

其他如屡次击败曹操的张绣军,除了谋士贾诩,更无一将涌现。

而荆州降军,职位高的蔡瑁等人也销声匿迹(演义中成了周瑜的“功勋”),反倒是文聘踊跃而出。

单从史料来看,没有证据表明高览比侯成、宋宪、蔡瑁等强···

所以,高览降曹后“销声匿迹”,不算什么怪事。

张郃也差点“遇瓶颈”

其实,张郃在归顺曹操后,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很不容易。

从200年到215年,长达15年的历史,《三国志.张郃传》不过用寥寥数句即概括。

这15年间,张郃只是从偏将军升为平狄将军,而其他原本职位差不多的名将都已“假节”,将他甩开了身段!

可以说,在五子良将中,即使是“或标记有漏记”(陈寿语)的乐进,被记载的战功都比张郃多得多。

而张辽、于禁、徐晃等人都有着非常出色的发挥。

尤其是与比他早一年降曹的张辽相比,张郃几乎是生生被“比下去”了。

比如:征柳城,张郃、张辽“俱为军锋”,但张郃只是寥寥数语“以功迁平狄将军”,张辽却在“白狼山”之战中大放异彩。

直到曹操征张鲁,以张郃率步卒5000开路及后来的汉中之战,张郃才逐渐分量重起来。

尴尬的定位使张郃一度挣扎

张郃之所以在10年中“默默无闻”,并非在于曹公不给机会。

曹操起于兖州,骑兵力量长期不强,因此,张辽的并州骑兵与张郃的河北骑兵都是曹军极大的补充。

可是,张郃的“基本力量”战斗力不强。

张郃、高览所部是袁绍精锐。

但是,从袁、曹争战的过程看,袁军的战斗力有问题!

颜良、文丑、韩猛、淳于琼,无不是在曹军的攻击下迅速失利!

后来,有感于河北军军纪不好,曹操将新收编的河北降军安排给了治军严整的朱灵。可是,后来这些新兵还是出了事···

所以,尽管张郃机会不少,作战经验丰富,但却功绩不显。

转型成功是张郃崛起的关键

有的朋友说张郃最后崛起是因为命长。

其实,“长寿”不是张郃崛起的原因。

张郃确实是“五子良将”中最后一个假节者。

但是,曹丕即王位后,即以张郃为左将军,位列徐晃、朱灵之前,可见,张郃在当时的功绩就已足为“五子良将”。

正是张郃转型为“山地战专家”,才使张郃脱颖而出。

后来,“善处营势,料战势地形吾不如计”反成了这位“平原战”出身将领的标签。

不要问高览为何“默默无闻”,因为默默无闻是“大概率事件”。

投奔曹操时,张郃名声已经不小,本部兵力已经不少,过去积累的经验已经足够丰富。

可是,这些并没有让他在曹军中脱颖而出。

相反,张郃是在学习新的技能、特长后,成功转型,才使他成为一代名将。

而这些,很少很少有人能做到!

所以,有名望、经验的降将不少,但真正能脱颖而出者不多。

高览、侯成等人“销声匿迹”也就再正常不过了!

吕布曾独战许褚六将逃得性命,如果换成赵云

任何人扛不住曹营六将的围攻!

参与围攻吕布的曹营六将分别为:许褚、典韦、夏侯惇、夏侯渊、李典、乐进。我们来看一下濮阳大战时的围攻过程。

吕布横戟大骂,许褚便出。斗二十合,不分胜负。操曰:“吕布非一人可胜”,便差典韦助战,两将夹攻。左边夏侯惇、夏侯渊,右边李典、乐进齐到,六员将共攻吕布。布遮拦不住,拨马回城。

其实,曹营六将对吕布还有第二次围攻,发生在此战之后不久,吕布带兵穿过树林到曹操营寨放火。

吕布纵马赶来。炮响处,堤内伏兵尽出:夏侯惇、夏侯渊、许褚、典韦、李典、乐进骤马杀来。吕布料敌不过,落荒而走。

第一次被围攻,吕布和许褚、典韦缠斗的回合数不多,甚至不到十合(因为其余四将紧随着典韦也加入围殴了),而和六将根本没有形成有效的全面对抗,可能还没有形成合围,或者刚一形成合围,也就是说其余四将的兵器可能好几个人还没招呼上,吕布就紧急抽身撤退了。第二次被围攻,更没有合围,连一个回合的交手都没有,吕布就闪了。

吕布在虎牢关被刘关张群殴后,所有人都看明白了,对付吕布,只有群殴,超一流奋力先上,稍弱的赶紧跟上,太弱的坚决别上,这就是对付吕布的最好战术策略。吕布在连续被围殴后,自己也学精了,能打打,不能打就赶紧撤,自己天下第一的名声早就夯实了,被他们群殴而败走,虽败犹荣!

吕布这两次被群殴,最根本的一个前提就是,没有形成实打实的近身围歼。其实,整部演义中,真正形成合围攻击的,也就区区几个战例,比如虎牢关三英战吕布、濮阳城四将战典韦、穰山三英战赵云、杨阜八兄弟战马超、凤鸣山三兄弟战赵云、魏八将战赵云,其中吕布败阵(对手关张太强大),典韦胜出(对手太菜),穰山赵云全身而退,马超击杀七人,赵云击杀三韩、冲散八将。

由这几个战例可以看出,对手有1-2猛将时,要么败走要么全身而退,对手比较菜时,才有可能战胜甚至形成反杀。

许褚、典韦,都是超一流武将,其勇猛不亚于马超、张飞等人,且他们好战和敢死的精神,异常强大。夏侯兄弟均为强一流武将,二者基本在伯仲之间。李典乐进的武力,可能很多人会无视,那就大错特错了,李典在赵云手底下走十几个回合全身而退,乐进曾与凌统单挑五十合战平(凌统单挑张辽五十合战平),这二人的武力值和单挑表现,足以碾压85%的武将了,绝对是一流水准。因此,纵然是强大如吕布,在濮阳城被群殴一次之后,第二次直接不敢交手了,“料敌不过,落荒而走”!

综上我们看出,任何人也扛不住曹营六将的近身围攻!

赵云如果被六将形成合围,必然壮烈牺牲!

吕布落荒而走,换成赵云如何?有人说,赵云的突围能力无人可及,此话固然不假,但是也要看是在什么情况下突围。不管是界桥之战,还是穰山之战,不管是长坂坡之战,还是汉水之战,赵云面对的都是大量的低级士兵,偶尔夹杂着一些三流武将,或者一位强力武将,在这种情况下,以赵云超强的综合实力,突围还是比较轻松的。

各位游戏达人都知道,比如我方一个高等级英雄,面对一群1级小怪、几个3级怪和对方一个高等级英雄,这位英雄肯定会全身而退还顺便带走盆盈钵满的经验值。如果这位高等级英雄,遇到对方三个英雄(一强二稍弱)缠斗,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全身而退。但是,如果这位高等级英雄遇到了六个高等级英雄(有两三个等级和他很接近,有两三个等级稍微差了2-3级),对方对其合围后各种技能点射和微操作卡位,那么这位高等级英雄99%会被杀死,除非他有隐身、闪烁等保命技能且顺利使用!

上面的论述已经非常形象鲜明了,赵云在界桥之战的兵海中可以突围,在长坂坡面对兵海 低级怪 张郃时可以突围,在穰山面对许褚 李典 于禁时可以突围,但是如果他被典许、二夏侯、李典乐进围住厮杀,绝对逃不出来。

吕布之所以两次能够“拨马回城”和“落荒而走”,全依仗开了加速卷轴的追风赤兔马,六将无法卡位阻击。赵云固然勇猛,但是他的武力值绝对≤吕布,他即便是在最弱的李典这里杀开缺口,也会被其他人迅速卡位并纠缠不休,根本拉不开距离,所以无法逃出包围圈。久缠之下,赵云体力严重透支后,即便是击杀掉1-2人,也会被其他人乱刀乱枪砍戳而死。

当然,赵云如果决心保命,应该不难,但必须提前决断。赵云单挑典许二人三十合之内,应该能抗住,但是必须在其余四将冲上来之前,迅速决断并撤出,如此才能够全身而退。

结语:面对曹营六将的围攻,赵云提前决断,当能全身而退;如果贻误战机,一旦被紧身围攻,必有生命之危。

唐朝建立以后,帮助李世民的徐茂公去哪了

“荣耀历史”用心为你解答。

《隋唐英雄传》中,徐茂公是李世民军师,料事如神,看来成就大事的人身边标配诸葛亮式的人物,可惜的是徐茂公是小说虚构的人物,但是他却有历史原型,而且这历史原型的名声不输于任何一个大唐开国功臣,他就是徐世勣,字懋功。本篇将全景展示大唐英国公的辉煌一生。

瓦岗寨风云人物

早年徐世勣加入瓦岗寨反隋,是瓦岗寨大当家翟让依赖的智囊。在瓦岗寨击杀隋朝名将张须陀的战役中,徐世勣表现出优异的军事才能,面对张须陀的2万精锐隋军,翟让已经让亲信收拾行囊准备跑路了,徐世勣站出来,先是诱敌深入,随后巧设伏兵,隋军全军覆没,张须陀也战死,瓦岗寨一战成名。

也许是看出翟让不是干大事的人,徐世勣和王伯当商议后劝翟让迎李密入瓦岗寨。李密出身士族,四世,袭爵蒲山公,有逐鹿中原的雄心,彼时刚刚和杨玄感失败,正想东山再起,便接过了瓦岗寨的橄榄枝,“落草为寇”。李密是枭雄,怎甘心大业受翟让掣肘,便设计杀了翟让,徐世勣也差点被杀,幸得王伯当及时保护。李密做了瓦岗寨大当家的,为了安抚翟让旧部,依然让徐世勣、王伯当、单雄信等人领兵。

李密一心想攻克洛阳。洛阳为隋朝东都,天下中枢,西可入关中,南可入中原、黄淮,东可入山东,北可入华北、山西,隋朝还在洛阳周边见了黎阳仓等粮仓,粮食充足,谁占据了洛阳,谁就有资格逐鹿天下。洛阳由王世充镇守,双方鏖战,李密先胜后败,投降唐朝,徐世勣等人也一起降唐。

李世民得力大将

降唐后的徐世勣和父亲徐盖均被李渊赐姓“李”,故称李世勣,自此跟随李世民南征北讨。

武德三年,跟随李世民击败宋金刚;

武德四年,跟随李世民擒获窦建德,逼降王世充,回到长安后李渊论功行赏,李世民自然第一,为上将,而李世勣功劳仅次李世民,为下将;

武德五年,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反扑,李世勣在洛水之战击败刘黑闼部将高雅贤,稳定山东局势;同年跟随李世民杜伏威,迫使其入朝称臣;

武德五年,唐朝以李世勣为主将,徐元朗,不久便斩获其首级,再次平定山东;

武德六年,随李孝恭、李靖辅公祏,李世勣率部击杀辅公祏,江淮平定;

国内统一之后,大唐又面临边患,李世勣等大将纷纷挥师北上。

武德八年,以李世勣为行军总管,在并州大败突厥人;

武德九年,李世民登基,为避讳,李世勣改名为李勣;

贞观四年,李靖与李勣兵分两路厥,李勣遇突厥颉利可汗主力,一战将其打得溃不成军,随后与李靖会师,献策夜袭阴山,唐军大获全胜,李勣又率部阻断颉利可汗撤退路线,俘虏五万余众,厥灭亡;

贞观十五年,薛延陀入侵,太宗命李勣出征,唐军大胜,因为战功卓著,太宗封李勣一个儿子为县公;

贞观十九年,跟随太宗征讨高句丽,作战前期唐军摧古拉朽,来到安市城,遇到顽强抵抗,李勣向太宗进言城破后屠城,这也暴露李勣沙场宿将的杀性,安市城内民众惊闻要屠城,守城更加卖力了,唐军迟迟不能攻克,因粮草不继,天气转冷只能退军,但是十多年后,李勣会再次站上这片土地。

李治的肱股之臣

太宗病重,自知时日无多,召太子李治交代后事,提到李勣,便对太子说:“你对李勣没有恩情,现在我要将他贬官,等你做了皇帝之后再给他升官,这样你就对他有恩,他也就能为你尽心尽力了。”

其实早在贞观十七年,李治刚被立为太子的时候,太宗就降了李勣的官位,命他为太子詹事,已经将他作为未来的托孤大臣培养。李治登基后,立即将李勣从外地召回,任命为尚书左仆射,这便是唐朝的宰相了。

高宗乾封二年,74岁的李勣挂帅辽东道行军大总管,统帅大军征讨高句丽,完成太宗未竟之事业。大军势如破竹,次年便合围平壤,高句丽王持白幡投降,高句丽灭亡,大唐设安东都护府管辖其地。

李治安排了隆重的献俘仪式,首先在太宗昭陵献俘,得意洋洋地向太宗宣示自己的功绩,然后又在太庙献俘,向列祖列宗再次宣示自己的功绩,不久在含元殿举办受俘仪式,随后又在南郊祭天,向上天禀告,可谓是过足了瘾。而作为征讨高句丽最大功臣的李勣也是备受荣宠,风光一时无两。

几年后,李勣去世,享年76岁,高宗为其辍朝七日,并下令陪葬昭陵,参照汉之霍去病故事,仿照阴山、铁山等山脉修建其陵墓,以表彰其击败突厥、薛延陀的功绩,终唐一朝享受到如此待遇的也只有李靖了。

不过李勣去世后也并不安稳,武则天掌权后,其孙李敬业起兵讨武,恼羞成怒的武则天下令将李勣掘墓砍棺,好在中宗复辟后恢复李勣一切荣誉,并迁址重新安葬。

深知为臣之道

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后,入关投降唐朝,原本瓦岗所占据的土地都交给李勣管理,有人劝他上表把土地、人口所有信息献给李渊,便是大功一件。

李勣却拒绝了,他认为这些土地都是李密的,要献给唐朝也应该由李密来上表,而不应该是自己以此来邀功。于是他把土地军民本册一一整理,派人送给李密,由李密上表给李渊。李渊知道这件事情后,非常高兴,称赞其为“纯臣”,当即封其为莱国公,赐姓“李”。

高宗李治想要立武则天为后,遭遇了众人的反对,他召集长孙无忌、褚遂良、李勣等顾命大臣问策,李勣托病不去,即不当众表态,而褚遂良则是坚决反对,李治感觉很为难,便暗中找到李勣,此时李勣表态立皇后是皇帝的家事,没有必要问外人。由此李治坚定了换后的想法,这也是李勣最为人诟病的地方,混成了官场老油条,不再坚持原则,所以后来的武后乱政,李勣要付很大一部分责任,被武后掘墓算是一种报应惩罚吧。

说不清的历史,窥一斑而见全豹。

欢迎关注“荣耀历史”,一起感受历史荣耀。

李渊在建国之初为何要和突厥合作

李渊当时骑虎难下,他不向突厥称臣的话,根本就建立不了大唐王朝。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石敬瑭主动向契丹人称臣割地的原因,在石敬瑭看来,唐高祖向突厥称臣,此后建立了伟大的唐王朝,他石敬瑭说不定可以成为第二个唐高祖。

其实向外族借力,在唐朝不是什么新鲜事儿。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,唐肃宗继位以后,为了平定战乱,也曾经向回纥借兵,并且表示只要打下长安,那长安城可以供回纥人随便抢掠一个月。

唐高祖李渊当时还是隋朝的唐国公,镇守在山西地区,一边防备突厥人南下,一边还要对付当地的起义军。和突厥人合作,纯粹就是无奈之举。

唐高祖与突厥合作,这才有了李唐王朝。

李渊心里慌得很啊,因为山西这个地方并不太平,北边是强大的突厥人,境内还有那么多武装起义军,李渊能够维持局面已经是很不错的了。

可是他的手下当中有个鹰扬校尉叫刘武周的,发动了反叛,他杀掉了马邑太守王仁恭,占据马邑自立为天子。这也就算了,刘武周还主动向突厥人称臣,借兵打下了汾阳宫,这可是隋炀帝杨广的行宫。

得知消息以后,气得杨广直跺脚,扬言要把李渊抓到江都来弄死。这么一来李渊心里就更慌了,他觉得除了,似乎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了,为此在李世民等人的怂恿下,李渊选择了。

李渊以后,实力还是不够强大,而且北边有强大的突厥人时时刻刻在虎视眈眈地盯着李渊。太原这个地方虽然好,但是只能作为大后方,真正想要问鼎天下还是要拿下长安和洛阳才行。

为此李渊必须要抽身平定关中,但是这里的人马撤走了,那么太原可就危险了。突厥人随时都可能南下,到时候把李渊的老窝给端了。

无奈之下,李渊只能向突厥人示好,并且表示,将来打下了江山,这土地是李渊的,可土地上的百姓财富,突厥人可以随便抢掠夺取。

五月甲子,高祖与威、君雅视事,太宗密严兵于外,以备非常。遣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威等谋反,即斩之以徇,遂起义兵。甲戌,遣刘文静使于突厥始毕可汗,令率兵相应。---《旧唐书》

既然有利可图,突厥人当然不会拒绝,所以就答应了李渊。因此李渊这才腾出手来平定了关中,也就有了后来的李唐王朝。

不止李渊一个向突厥人称臣。

那个时候的突厥人,就跟一个天使投资人一样,他不可能在一棵树上吊死,看到哪里有利可图,那么突厥人就会在哪里。

而且这么多赌注当中,只要有一两家成功了,那么突厥人就稳赚不赔了。所以说突厥人前期还支持刘武周对付李渊,后期就支持李渊夺取关中了。

其实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,杨广这个二愣子还在江都和美女们嬉戏,他不知道突厥这个大财主,已经在他的地盘上下了不少赌注。

除了刘武周和李渊以外,比如王世充、薛举、梁师都、窦建德等诸侯,也都曾经向突厥人表示过臣服。因此李渊算不上是第一个吃螃蟹的,他只是把螃蟹吃得最漂亮的。

比如说薛举,他自称西秦霸王,可是根本就不是李世民的对手。被李世民打怕了以后,手下不少人都建议他学习刘禅、萧琮,向李世民投降。薛举最后还想试一试,所以向突厥莫贺咄设请求增员,共同进犯长安,可惜人家不理他。

 二年春正月乙卯,初令文官遭父母丧者听去职。黄门侍郎陈叔达兼纳言。二月丙戌,诏天下诸宗人无职任者,不在徭役之限,每州置宗师一人,以相统摄。丁酉,窦建德攻宇文化及于聊城,斩之,传首突厥。---《旧唐书》

梁师都直接和突厥合兵一处,常常带着突厥人南下骚扰中原,可惜总被段德操击败。无奈之下只好向突厥颉利可汗请求支援,并且教突厥人如何南下掠夺,结果人家派了一万铁骑南下,常年深入内地抢掠,梁师都是真的没节操的一个诸侯。

窦建德算是隋末诸侯当中,品行最出色的一个诸侯了吧?他在斩杀宇文化及以后,为了讨好突厥人,将宇文化及的脑袋送给了突厥。

所以说隋唐期间突厥的影响力,那是相当巨大的。因此李渊作为隋唐期间的一位创业者,压根就没办法忽视突厥人的力量。

唐朝建立以后,李氏父子对突厥的态度相当强硬。

李渊在长安受禅建立了唐王朝,此后他一边用利益稳住北方的突厥,一边让儿子李世民征战天下,完成统一大业。

因此建国之初,李渊对突厥的态度,那是比较暧昧的。没办法,实力就这么大,要是处处都很强硬的话,或许就跟隋王朝一样,眨眼间就灭亡了。

等到李渊完成了大一统以后,他开始转变了对突厥的态度。由于突厥连年南下抢掠,百姓们苦不堪言,因此李渊调转枪头,打算对突厥动武。

可惜这个时候发生了玄武门之变,李渊被李世民架空,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李世民斩杀,唐王朝的大权落在了李世民手里。

失去权力的李渊自然无法指挥对突厥的战争,倒是他的儿子李世民,延续了这一国策,发动了对突厥的战争,并且消灭了厥。

总结:权宜之计只是策略,土地寸步不能让。

多年以后,石敬瑭眼看着自己就要被灭了,他心里很慌啊,所以他学习李渊邀请契丹人来帮忙。但是他给出的条件实在是太诱人,燕云十六州都给了契丹人。

这下子玩大发了,就算他建立了后晋,也一直都是大辽的藩属国,因为丢了燕云十六州,契丹随时都有南下的可能,为后来数百年的中原王朝,带来了无穷的后患。

其实看看唐高祖、唐肃宗这些人的筹码我们就会发现,要钱要人可以,要土地绝对不行,这是底线。因此可以断定,他们与突厥、回纥合作,纯粹为了解决燃眉之急而已,绝没有王朝利益的想法。

参考资料:《旧唐书》、《新唐书》

骁勇善战的李世民,为何亲征高句丽没有将其

感谢邀请!

朝鲜半岛自来就是很多伟大帝王的伤心地,刘秀、曹操、杨广都曾在这里留下过遗恨,英明神武的李世民也没有逃脱这个规律。由此,征高丽也成为了很多帝王的试金石。高丽的战绩如何,归根结底来源于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,中原王朝的实力、战机都是很重要的因素,但最重要也是最持久的因素跟这个地方本身有关,也就是人文地理!

应该说,朝鲜半岛历史上总体跟中原王朝一样也是分分合合。大致来看,历史上的朝鲜半岛有三个十分重要的时期。一是“箕子朝鲜”、“卫满朝鲜”。 大致等同于周朝至汉朝的这段,“朝鲜”只是指朝鲜半岛北部的地区,为郡县下的地方,朝鲜半岛南部则被称为三韩(即辰韩、马韩、弁韩),之后被汉武帝征服,设汉四郡。二是三国时期。公元4世纪以后,发源于吉林的少数民族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,兼并北部的各部落国家及汉四郡。在南部,百济消灭了马韩54国。辰韩也由12国合并为新罗。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、新罗、百济三国鼎立时期,韩半岛学者称其“三国时代”。三是高丽时代。公元7世纪新罗在唐朝的帮助下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,史称“统一新罗时代”。904年,新罗僧人金弓裔建立“泰封”。918年,泰封大将王建以弓裔行为不轨和滥用权力而其统治,改国号为“高丽”。高丽在朝鲜半岛维持了近500年的历史。 由此可见,当今韩国所在的区域对朝鲜半岛而言一直是分分合合的状态。对于中原王朝来说,由于地理位置,文化差异,山川地形,经济水平等原因,韩国区域更是若即若离的存在。

首先是地理距离实在遥远。韩国区域地处朝鲜半岛南部,距离中原文明中心直线距离至少在五千公里以外。其间又有渤海湾阻隔,其道路距离就更远。冷兵器时代,这个距离不啻于中亚之于中原的距离。不是超级强大的王朝很难征服它。

其次是文化差异较大。古朝鲜人文化虽与中原同宗同源,但由于山川阻隔,也产生了太多的文化差异。地方统治者为了强化统治,也在有意引导这种差异化发展。文化上认同感趋弱,使半岛很难融入中原。

第三是经济吸引力有限。朝鲜半岛,尤其是南部地区,相较于黄河长江流域,经济水平不在一个量级上,特产也不多。因此任何一个中原王朝,只要其认同蕃属关系既可,没有必要花很大成本实施直接控制。 就半岛整体而言,中原王朝对其的征伐不计其数。其中著名的是汉武帝征朝鲜而设汉四郡,隋炀帝三征高丽,唐太宗两征高丽,唐高宗征服高丽等。其中隋炀帝和唐太宗的征讨均以失败告终。其事之难,可见一斑


三国最厉害的将军是谁

三国时期根本没有吕布,吕布是东汉末年时期的人,他不是三国时代的人。三国是从曹操的儿子曹丕废除汉献帝后在公元220年才自己称帝,后来又隔了一年刘备才成立蜀国,后来又隔了几年孙权才成立吴国,才行成历史上的三国。

从严格意义上讲,曹操都不算三国的人,在赤壁之战的时候,诸葛亮草船借箭,还叫士兵高声叫喊:“多谢曹丞相箭”。那段时间曹操一直跟汉献帝当丞相,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,才强制要汉献帝封他为魏王。到死都没有成立三国,既然曹操都不算是三国的人,那吕布就更不算了。

当然,《三国演义》这本书不可能一开始就从曹丕写起走,必然要把三国的来龙去脉写清楚。如果吕布算三国的人,那么黄巾起义军算不算三国的人呢?好比,要写这本书必然要从,袁世凯写起走,那么他们算不算的人呢?肯定不算。

那么三国最厉害的将军数谁最厉害呢?我认为首推关羽,他在年轻力壮的时候,是何等的威风啊!从温酒斩华雄起,到斩颜良、诛文丑,再到过五关,斩六将!水淹七军,到华容道义释曹操,为建立蜀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。

那么关羽为什么又败在陆逊的手里呢?所谓量大失荆州。就是由于他太自负了,根本没有把东吴的武将看上眼。确实他几十年未尝败绩,再加上他败走麦城,死时已经58岁了,人上了年纪必然体力大不如从前了。

关羽是刘备的五虎上将之首,他连黄忠都没有看得起,足见其武艺之高。关羽死后,人们为了纪念他,在各地都修有关爷庙,千百年来,享受着人间的香火。那么人们为什么崇拜关羽呢?一个是他的武艺高强,另一个是他的义。

收藏

相关资讯

相关游戏

更多 >
  • 热门资讯
  • 最新资讯
  • 下载排行榜
  • 热门排行榜